您的足迹:首页 > 小星星荐 >没有缺乏(4)

没有缺乏(4)

挚爱中华—戴德生传.jpg

记得有一次他和倪义来一起读各地传教士寄来的信件,有些报道他们遇到的各种危险和困难。 戴德生倚着书桌,一边读信,一边哼着「耶稣,我在安息」这首诗歌。

倪义来问:「我们的朋友正遭遇危难,你还能哼着歌吗?」

「就算我生在这里,为这些事情忧虑,也是无济于事,而且使我不能做我所当做的事情,所以我只好将一切重担交卸给主。」

1877年5月,在中国的各差会于上海召开一个联合会议。 这个会议看来会惹起不少争论。 自从七十年前马礼逊来华传教开始,中国的传教工作已有多倍的增长。 来自不同宗派的五百多位传教士,对于宣教工作各有不同的观点。 有些差会(例如内地会)着重直接布道和植堂的工作;有些则着重教育和培训方面。 会议中有些人批评内地会,说他们派遣年轻而没有经验的传教士,长途跋涉到中国内地去。 「名词问题」也是一个引起激辩的焦点。 所谓「名词之争」,就是用哪一个中国词语来翻译经文中的「上帝」。


戴德生担心这些问题所引起的纷争。 除非会议中有圣灵的充满,否则难免出现分歧。 所以他先邀约了大约三十位来自四个不同差会的传教士在武汉会面,一起祈祷,作属灵的装备。 在这个会议结束时,伦敦会的杨格非(Griffith John)说:「我为戴德生感谢神;我为中国内地会感谢神;我为我的年轻弟兄感谢神。」

三个星期后,大约一百四十多位来自十八个差会和三间圣经公会的男女牧师、教士和传道,举行会议。 引起争论的「名词问题」,虽然在一次演讲中提了出来,掀起一场争辩,但没有列在议程内。 戴德生为内地会到偏远地方传福音的宗旨辩护,认为这是建立教会的必备工作。 有两位讲员认为西方的世俗文学和科学知识,比宗教更能有效地驱除迷信,但他们不为大多数人所支持。 大部分人接纳戴德生和杨格非的路线,就是传道的主要目的是宣扬神,指出罪恶和救恩,但也不抹杀文学和科学的价值。

总而言之,在此次会议中,协议多于争辩,而内地会也普受人接纳。 戴德生认为这次会议是中国传教事工最重要的一步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。作者:小星星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小星星开心屋
原文地址《没有缺乏(4)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路人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