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足迹:首页 > 小星星荐 >第十九章 开向中国的小窗口

第十九章 开向中国的小窗口

珍珠项链-米雪.png

   从丑陋的小小沙砾,到灿烂耀眼的珍珠,从一颗小小的珍珠,到洒满珍珠的见证之路,从五光十色的珍珠海岸,到一串又一串精工串连的珍珠项链。这是一个奇妙的设计,这是一个奇妙的创造,这是一个奇妙的工作,它满有恩典,满有怜悯,出于属天的智慧。

“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,先是清洁,后是和平,温良柔顺,满有怜悯,多结善果,没有偏见,没有假冒。并且使人和平的,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。”(《雅各 书》3章17、18节)

Chapter 19第十九章开向中国的小窗口
刘黎的新工作让我们可以选择居住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城市,于是我们就搬到了东海岸,因为克利斯蒂在这里刚刚大学毕业,麦克也即将完成本科学习。他们两个都与主同行。我们期盼着一家人在长久分别后,能够再次团聚。我受聘到一家咨询公司工作,主要负责为亚洲学校创办发展项目提供咨询。看到我的职业经验与知识能够运用到更多的学校里,我感到格外高兴。

偶然的机会,我开始接触到一些从中国来的学者,他们在我们居住的城市学习或者工作。我在香港的时候,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从中国来的学者,这一次我很高兴能够与他们认识并交往。

他们对我敞开心扉,令我非常感动。我试着帮助他们了解美国文化,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美国的生活。学者们分外珍惜他们在美国的时间,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学习。他们对作为美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督信仰有着天然的好奇心。他们直率的提问引发了我们之间许多内容丰富、令人难忘的谈话。

你怎么知道?

学者们经常对我说:“我们是唯物主义者。上帝的概念对我们来说一点儿意义都没有。”

作为一个学哲学专业的人,我知道“唯物主义者”只相信那些通过五官感觉或者科学方法能够被证明的事物。所以我问他们:“除了五官之外,就没有其他的认知方法了吗?” 

仅仅因为我们不能感知某些事物,并不能证明它们不存在。与其说证明其不存在,不如说我们很有限。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哲学难题:“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了,没有人在它旁边听到它倒下的声音,那它发出声音了吗?”

如果上帝存在,但是我却无法感知到他,那他存在吗?但是,如果上帝确实存在,而我却不认识他,这该怪谁呢?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,我曾认为这应该怪上帝,因为我认为上帝是不可知的。其实,这是因为我用自己给他下的定义限制了他。

琼和大卫告诉我说上帝是个灵,人是看不到他的。然而,因为他爱我们,所以他愿意和我们建立关系,他透过圣经和耶稣基督启示他自己。我只需将自己向他打开。我发现,如果我不试,那就是我的错。

耶稣说: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寻找,就寻见;叩门,就给你们开门。”(太7:7)

人与动物不同,我们要找到生命的意义。有些人就因为找不到生命意义,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想一想,有一种需求,而需求的对象却不存在,这是否合理呢?譬如:我们感到很饥饿,那是因为有一种让我们饱足的食物存在。如果我们渴了,那是因为有一种能够解渴的水存在。那找到生命之意义的渴望呢?这岂不意味着生命有特定的意义与目的可以寻求吗?人类对此有着很强烈的需求。

当我与上帝重新连结起来的时候,我知道我找到了一直在求索的生命之意义与目的。我被造是要认识我的创造者,并明白他对我生命的旨意。就好像是他在创造我的时候就把对永生的渴望放在了我的里面,一种他的“味道”,让我一直寻找,直到找到他为止。笛卡儿称之为人被造时里面就有的上帝形状的空洞,除上帝以外,什么也不能将之填满。

在我刚刚信靠上帝的时候,我敏锐地意识到我已不再孤独,这给了我从未体验过的真正的平安。我终于找到了一生都在寻求的他,我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有了新的意义和目的。知道关于上帝的知识和真正认识上帝之间有着天壤之别,简单地说,就是信与不信之间的区别。

我知道我已经与宇宙中最重要的存在连结在了一起,这给了我至深的喜乐,让我能够超越一切周围的境遇。我这微不足道的生命从此不再一样。

我不需要再通过自己的计划或努力来使生命有意义。我知道上帝在掌控一切,这就把我从要掌控一切的冲动中解脱出来。我无需再扮演上帝,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顺服上帝。

寻求上帝不是证明,而是发现;就像是找到所爱的那位,而不是去证明他的存在。耶稣应许说他将对那些寻找和遵从他的人显明自己。

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这人就是爱我的;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,我也要爱他,并且要向他显现。(约14:21;太7:7)

为何如此喜乐?

我遇到过一个很有趣的学者,他是心理学家,研究方向是婚姻与家庭。他跟我说基督教信仰令他感到惊奇。
我问他:“你为什么对基督徒感兴趣?”

他沉思半晌回答道:“复原力。”

“那是什么意思?”

“复原力就是从试炼与困难中恢复精神的能力,不找借口、不埋怨他人、也不怀有苦毒。我在基督徒的生命中看到了这一点,这样的乐观心态是健康的、积极的、真诚的。复原力让大脑活跃、健康。”

“你知道为什么基督徒有这样的能力吗?”我问道。

“不知道,为什么呢?”

我提醒他,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,所有的神经衰弱症都是无法处理失败的结果。我们不愿面对问题,总是想方设法地忽略、否认、合理化问题,或者干脆把问题都怪在别人身上。但是,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特别的装备,让我们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。

人类的主要问题就是,我们想自己决定什么对我们好,什么对我们不好。我们不想让别人(尤其不希望上帝)来为我们决定这一切。这种恨恶有一个更高的权威来管辖我们的态度就是圣经上所说的“违背律法”和“不法”——认为我们不应该受管辖。我们这种自我管辖的态度,使我们被自己的欲望或是其他任何可以影响我们的东西所控制。圣经将这样的自我管辖、不守律法称为罪, 罪使人死,不单单是身体上的死亡,也是灵魂上的死亡,因为我们与上帝断绝了。罪使我们生出自私、离间、不义、坏心以及其他各样使人与人之间也彼此隔绝的东西。

但是基督徒与上帝重新连结起来了,因为我们的罪透过耶稣基督的血已经得到了赦免。这样的赦免让我们无需再为罪躲藏或是怪罪他人, 也把我们从罪咎与羞辱中释放出来,让我们超越错误与失败继续前行。

因为这赦免是因着我们的信心、借着恩典赐给我的。我们无须努力去挣得它(而且也做不到)。我们无法通过遵行上帝的律法或者行善来得到上帝的赦免和救恩,因为我们已经偏离了上帝的标准(律法),并且依靠自己的力量也无法让自己在上帝面前毫无亏缺。但是,上帝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接近他的路,就是让我们通过与他的儿子建立关系来重新与他和好,成为他的儿女。现在,我们行善是出于为救恩而感恩,而不是为了获得救恩。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,但是主要的结果就是,我们总是因着进入我们生命的一切而满怀感恩之情。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得救恩会生出骄傲、自义、自满,而透过恩典接受救恩会培养出谦卑、感恩、依靠上帝的人生态度。

最后,基督徒为上帝的爱所倾倒,他舍弃独生爱子为我们的过犯付上赎价,这爱就从此显明出来。我们是为爱所造,爱人也为人所爱,被宇宙中最伟大的存在所爱,并把这种爱流淌到身边的其他人心中。所以,基督徒有赦免、恩典和爱,这一切都为我们装备了活出有复原力的生命所需要的一切。

为何受难?

有一个学者被耶稣受难的问题所困扰。她认为这似乎太极端了,为什么必须这样,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吗?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,但是一直不敢问。后来我明白了, “如果上帝真的存在,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能够证明他不存在。”所以,不必害怕提出艰涩的问题,这些问题能够引导我们对上帝有更深的认识。

当耶稣被卖的那一夜,他在客西马尼园中曾问过这个问题,他祈求上帝“把这杯撤去”。如果有一个变通的方法,这个时刻是将之付诸实践的最佳时机,但是上帝的完美计划就是十字架。于是耶稣说“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”,他顺服了上帝的计划。

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。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,就轻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,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。(来12:2)

永生上帝怎么会死亡?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。造物主、亘古常在者怎么能够不再存在了?若让上帝死亡,他就得成为“非上帝”,而这一点被G. K. 切斯特顿描述为:“上帝似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。”耶稣虽成为肉身,被上帝差遣住在我们中间,但他是一个无罪的人,所以不会受到从罪而来的死亡的咒诅。他在上帝眼中是完美无暇的,只是当人类所有罪的重担都放在他的身上时,他才经历了上帝的离弃,并且死了。与此同时,他也带着人的罪和对罪的咒诅进入了死亡。

(上帝)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,把它撤去,钉在十字架上。(西2:14)

这样,就在十字架上,人的罪与上帝的爱在基督里相遇,同时上帝的公义毫无缺失。就在那里,上帝舍弃了他儿子耶稣基督的生命,偿付了人类无尽的罪债。耶稣本可以救他自己,他本可以召出十二个营的天使来帮助他。是什么强大的力量让上帝之子留在十字架上,难道是几根钉子吗?除了他对我们的爱之外,没有什么能够把他留在十字架上。

上帝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(约3:16)

耶稣的死“重新启动”或者说“刷新了系统”,让人可以重新开始。耶稣从死里复活证明他已战胜了罪和死亡,并且罪的赎价被“完全偿付了”。

在属灵的范畴里,整个历史都以他为中心:罪的赎价一直都是以上帝之子的宝血付上的,暗示着欠债者从债务中得到了释放,罪统治人类的终结,咒诅被解除,死亡得以逆转,恩典的大门向所有屈膝信靠并接受上帝礼物的人开放。耶稣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作多人的赎价,彰显天父的大爱。

我们也要经历苦难吗?

一位学者问我:“如果我成为基督徒,我生活中的麻烦是不是就会少一些?”我真希望能够告诉她基督徒会少受一些苦,因为上帝会帮助他们免受试炼和伤害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与我们的幸福相比,上帝更看重我们的圣洁。作为一位母亲,我更看重孩子的品格,而不是凡事随孩子所愿,任凭他滋生不良品格。

尽管耶稣告诉我们要完全,像我们天父一样完全,但是基督徒靠着自己做不到,只有通过试炼,我们才能在软弱上得以完全,上帝用这些试炼让我们建造敬虔的品格。就如同阳光既能够让黄油融化,又能使泥土变硬一样,试炼只是显明我们本来的样子。心中对上帝柔软的人会生出虔敬的品格,而心中对上帝刚硬的人会生出属肉体的品格。

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。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,盼望不至于羞耻;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。(罗5:3-5)

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凌辱、受折磨,为我们承受不公,忍受死亡。我们这些跟随他的人如果“就了他去”,也遭受苦难,本不足为奇。然而,他的受苦不是徒然的,因为耶稣的死,我们得到了上帝的赦免,这样我们就不必在没有上帝的生命中永远受苦了。如果上帝不让他的儿子受苦,我们会在哪里呢?上帝不受苦难的限制,他也不惧怕苦难,他只是为自己的计划允许苦难发生,并且让我们藉着苦难得到救赎。

在永恒里,我们会明白上帝作为中的智慧,并且上帝应许为我们所受的所有不公正待遇而补偿我们。我们在地上的苦难,无论有多大,都只是暂时的。如果不用永恒的角度来看,苦难似乎是没有意义的,或是不公平的,但是当我们走过今生进入永恒的时候,我们会看到上帝的公义,在那里,“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,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号、疼痛,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(启21:4)。”

并且,“一切山洼都要填满,大小山冈都要削平。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,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。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,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,因为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(赛40:4-5)。”

我们不知道基督徒是否会遭受更多的苦难,但是他们的苦难并不是徒然的。有的时候,我们在今生就会明白受苦的含义。圣经中约瑟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他先是被哥哥们当做奴隶卖给了流动的商队,后来被轻浮的女主人诬告为强奸犯,蒙冤入狱,又被帮助过的人所遗忘。但是到了合适的时候,上帝从监狱中兴起了约瑟,让他成为埃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,为即将来临的饥荒作准备。当他与他的哥哥们再次见面时,他说: 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。(创50:20)

一位参加我的圣经小组学习的女士说:“无论我们是否相信,我们都会经历艰难的试炼,但是如果我们相信上帝,我们就知道如何靠着上帝来应对,并且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试炼,因为我们相信上帝能够使用这些让我们受益。”

我的弟兄们,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,都要以为大喜乐;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,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当成功,使你们成全完备,毫无缺欠。(雅1:2-4)

已婚女性该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?
当今大多数女性都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二者之间的关系,为了在每一个方面都成功,她们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。我经常会做一些演讲,谈论我的生命历程以及需要做的抉择。有一次,我遇到一位女士,她正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。

她是我所遇到的众多杰出女士中的一位。在中国的名牌大学学习期间,她排名第一,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科学研究者,得到全额奖学金来美学习,并在美国最著名的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她分享了为什么她会决定跟随耶稣以及此后她生命的转变。

我在美国大学读研一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基督徒同学。那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基督徒。在第一个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,所有一年级博士生都需要接受一次很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,每一位同学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当时我清楚地知道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来应对这一挑战。我特别地同情我的基督徒朋友,因为我感觉他们是因为性格脆弱和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,所以就向一个“不存在”的上帝祈求恩惠和保护。我想他们实在是一群弱者和没有韧性的人。就像所有同辈人一样,我在中国内地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。我不相信那些眼睛看不见,又不能被科学手段证实的非物质实体类事物的存在。我认为信仰就是迷信,是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所提供的拐杖,帮助他们走过生命的艰难困苦。因为他们缺乏能力,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问题。他们相信不存在的事物,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。

就在我以为只要我努力地工作,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生活的时候,我的生命道路却经历了意外的曲折。我修读博士学位的时候,我的丈夫与我在同一所学校修完硕士学位。令我失望的是,他毕业的时候,由于留在美国工作的机会不如回中国的机会更好,就决定回国发展。从那时开始,我们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婚姻生活。我努力攻读博士学位,一毕业就开始在一家跨国公司做研究员。在我们分居两地的第三年,我们的女儿出生了。

一方面,我好像拥有了人们所羡慕的一切,博士学位、受人尊敬且收入丰厚的工作、绿卡、健康可爱的孩子,还有很体贴的丈夫,他不但事业成功,而且每年来看望我两次。我活在一个典型的美国梦里。我的父母亲友都很为我骄傲,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——通过牺牲暂时的幸福为我自己还有丈夫和孩子建立更美好的未来。另一方面,我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怪圈之中。我越是努力在美国取得成功,就越加感到不快乐。

从前,我认为达成目标总是能够给我带来满足和成就感,但是这一次达到目标却无法再激起我的成就感和满足。我无论怎样努力,都像是被黑暗所包围,看不到一点亮光。生平第一次,我开始怀疑我自己的目标。我开始问自己:我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?是事业的成功吗?是家庭生活的富足吗?还是把孩子培养成才,上最好的学校?我找不到满意的答案,心里感到有一个很大的空洞。

在生命的低谷时期,我遇到了两个基督徒同事,其中一个与我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,她经常和我谈起她与耶稣的亲密关系,还邀请我多多地了解耶稣。我对宗教信仰一点兴趣也没有,但是被她待人和善的性格所吸引。另一个基督徒同事是华裔。她从我读博士学位的那所知名大学本科毕业,毕业时是年级第一名。她们两个都邀请我去她们的教会。我的华裔朋友坚持说她的教会更适合我,因为那是一家华人教会。没有经过我的同意,她和她的丈夫第二个星期天就驱车来到我家,把我“拉”到了他们的教会。

牧师那天讲的是《标杆人生》的第一章, 书的作者是华理克。生平第一次,我听到要是想找到生命的意义,我们必须回到我们的创造者面前。我们就像是一台新型的电子产品,若是不按照出厂时的使用说明书来使用,我们内置的功能就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功用。我们甚至还可能被误操作并被损坏。如果不听从我们的创造者,所有寻找生命意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。多么令人震惊的洞察力呀!这不正是我所经历的吗?

我还了解到,我的创造者,宇宙的设计师,对我的生命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和计划,并且都写在了一本要我阅读的使用手册——圣经——里面了。从那一天起,我开始定期去教会听牧师的讲道。我想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,也想知道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。

一个星期天的下午,我的中国同事邀请我去听米雪的讲座,主题是“女性生命中的波折和起伏”。同样身为女人,又是母亲和妻子,我很快就和她有了共鸣。

当听到她是如何依靠上帝引导走过生命中的艰难试炼时,我深深感动,惊奇不已。我开始看到了光。我知道那就是他。没有谁,没有任何人,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。我如同亲身经历了与上帝的一次相遇,内心完全为敬畏所充满,我必须要向他下拜。我的眼泪不断地往下流,讲座结束时,我一边流泪一边与教会中的几个姐妹一同接受他作我生命的主。

我决定成为基督徒,渴望认识上帝,让他指导我的生命,使我的生命能够像我在米雪的生命中所见到那样充满意义,满有平安。我认识上帝并让他在我的生命中做工的旅程由此开始。我开始参加教会主日学的慕道班,到米雪家中参加每周一次的圣经学习,并且每周与她有一次一对一的学习。我努力在圣经中汲取营养,就像一个新生的孩子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。

我的生命开始有了改变。首先,我感到我心上的一块大石头被挪去了。我与天父重新连结,他爱我,为我预备的一切至善至美。从对圣经的学习讨论中,我第一次听到上帝关于婚姻的教导,上帝让我们在婚姻中去服侍而不是去被服侍。我从前经常因为两地分居而埋怨丈夫,一直认为是我在为婚姻做出牺牲。但是当我成为基督徒以后,我开始看到我自己的问题——我的自私。在成为基督徒六个月以后,我决定回中国和丈夫在一起生活。

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既然决定出国发展,回国的可能性就很小了。如果回国,也必须是在我的职业发展能够得到很好的延续的条件下才会考虑。

我从来没有想过回国这样重大的决定做起来会这样的容易,因为现在我的道路是由上帝照亮的,如今我知道上帝看重的与世界看重的不同,世界看重的是金钱、机会和社会地位,上帝看重的是人,因为人是永恒的,所以也更重要,这也包括我的家庭关系。再回到中国与丈夫团聚后,我所感到的尽是平安。唯一遗憾的事情就是我没有能早些认识上帝,没有能早些寻找到真正持久的价值。

我曾迷失,我想做自己的上帝,由自己来定义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那时虽然仿佛拥有一切,我却找不到生命的意义,只感到生命是空虚的,没有方向,没有目标。但是当我转向上帝的时候,他让我经历了生命的奇妙改变。向我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大能,他是真实的,他的智慧高过世界的智慧!

很多人有过与这位中国学者类似的经历,尤其是身为女性,在生命中需要面临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,比如,应当选择怎样的职业方向,如何考虑丈夫和孩子的需要,如何实现个人的梦想与追求,等等。美国《时代周刊》发表的一篇题为《女人需要什么》的文章中说:“为数众多的研究发现,如今女性获得了更多的自由,更高的教育,经济上更加富有,但是她们变得更不快乐。”事实是,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,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最好。所以,问题是当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时,女人到底应当怎样做,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并找到幸福。

当今,人们把平等错误地理解为相同。女人想要做同男人一样的事情,还想让男人做她们身为女人所不想做的事情。女人同男人一样都想成为家庭的经济供给者,而轻视极为重要的女性的传统角色——做主妇、做母亲。

圣经不反对女人去工作,但是很看重女人在家庭中的角色,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拥有同样的经久不衰的价值。每个女人在生活中都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,这些阶段各具特点,并且都是短暂的。但是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什么阶段,都必须注重培育我们的家庭关系。上面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位年轻女性基于上帝的价值观,所做出的违背“直觉”的选择。每一个女性都需要对上帝所托付给她的事情向上帝交账。《箴言》31章10-31节中描述了一位女性形象,她深得上帝的喜悦,被当作女性的典范。她始终把自己看做是上帝的忠心而良善的仆人,所以她所做的每项工作都成为一个祝福。

圣经教导我们,男人与女人受造独特,他们平等,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。男人和女人正如左手和右手,很相似却又不同;他们要彼此互补而不是彼此竞争;他们可以一起工作、游戏、祷告,正如左手和右手合作,才可以鼓掌。

性仅仅属于生理功能的范畴吗?

当今社会强调男女平等,过去男人淫乱,人们认为这是不好的,而现在女人也希望在这方面拥有同样的自由,这是不是会有问题呢?性难道真的如同吃饭、睡觉一样,仅仅是让我们的身体获得满足的一项生理活动吗?

有一位刚刚成为基督徒的学者问我:“现在我已经离婚了,有很多朋友和同事给我建议,让我只谈朋友,不结婚,这样生活就不会那么复杂了。对他们的建议你怎么看?”

我说:“基督徒要遵行圣经里上帝的诫命,性只为婚姻而设。我知道你的朋友为什么建议你避免婚姻,因为拥有美满的婚姻很难。但这是无神论者的思维方式。想一想,为什么上帝让我们仅仅为婚姻保留性关系?”

“因为上帝不喜欢性。”她说道。

“不对,是上帝创造了性!”性就如同婚姻的胶水,把男人和女人连合在一起,如同一体。但是如果我们在婚姻之外错误地使用了性,我们就是把自己与那些既不愿向我们委身、又不能把我们的最大需要放在心上的人连合了起来。有了这样的连合,两个人一旦分开,就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。一个人仅仅想与你发生关系,却不承诺一生爱你,你愿意与这样的人搅在一起吗?真正善良的人会这样待人吗?

人们谈论“安全性行为”,实际上是错误地理解了婚外性行为的危险。他们仅仅将危险局限于怀孕以及通过性行为传染疾病等方面,而没有考虑到性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,与我们社会属性、情感、心智、灵命等各个层面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。他们不知道当我们把性从生命整体中割裂为身体的功能时,会导致我们人性的分裂。

婚外性行为不但伤害你自己,还会伤害你将来可能会有的婚姻关系。每离开一个情人,你的心就会破碎一次。当你把自己与另一个和你粘在一起的人撕开时,你能让自己保持完好无损吗?这就是为什么婚姻问题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致命伤的原因。我所辅导过的女人,没有一个不为自己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后悔的。另外,你给你的女儿所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典范呢?在她长大的时候,你怎么和她谈论她自己在性方面的选择呢?

更重要的是,上帝要求我们为婚姻保留性,而且我们必须要遵行他的命令。顺服总是能够让你与上帝越来越近,而悖逆会让你远离上帝。持续的悖逆会影响你与上帝的关系,并让你对自己的救恩失去确据。

她震惊了,说:“你把我从灾难中拉了回来!我从来就不知道上帝是这样深地爱我,并能引导我。现在我很清楚了,我会坚定心智,只求上帝的喜悦。”

我的中国朋友的心对上帝的教导是如此的敞开,他们经历到上帝改变他们生命的大能,更加执着地寻求和跟从他,这让我特别受感动,真是涤荡身心。

东方还是西方?

学者们经常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:基督教来自于西方,为什么中国人要信仰基督教?首先,基督教最早起源于中东。上帝拣选了犹太人,并透过他们向全世界显明自己。旧约记载着上帝在这个小族人群中做工的历史,有三百多处预言说拯救世界的犹太人弥赛亚将要来到。新约则讲述了这些预言在耶稣基督身上的实现,以及这个好消息的传播。

他们听到这里经常很好奇,不明白为什么上帝好像长久地忽略了中国。我告诉他们,第一批传递耶稣基督好消息的人想要先去亚洲,但是基督的灵没有让他们去,而是指引他们转向西方,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帝不关心亚洲。圣经的预言说所有的国家在末日前都有机会听到福音,因为会有信徒从每一个国家、每一个部落、每一个族群、说着每一种方言来到天国里。

耶稣说:“这样,那在后的将要在前,在前的将要在后了。”上帝会不会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呢?从我与学者的讨论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好像已经开始将他的恩典与祝福向中国倾倒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。作者:小星星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小星星开心屋
原文地址《第十九章 开向中国的小窗口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路人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