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星星开心屋

小星星
开心屋

小星星荐

【小星推荐】是小星星经过亲身体验之后,推荐的一些实用性的产品、书籍等等。也欢迎广大MM跟我留言互动,交流更多的分享心得哦!

小星星荐

堪作典范的两位德国人(3)

阅读(522)评论(0)

      他们走过人群摩肩接踵的伦敦市,来到市区另一边的英国银行,拜会皮尔士。 他是中国学会的秘书长,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负责人之一。 皮尔士为他们安排在星期日到托顿威(Tottenham)布鲁街(BrookStreet)的弟兄会参加聚会,在那儿他们终于见到罗存德牧师。 这位德国教士定睛望着这个来自班士尼...

小星星荐

堪作典范的两位德国人(2)

阅读(549)评论(0)

      在当时的英国,一般人因为读了查理士•狄更斯的《苦海孤雏》(Oliver Twist),对孤儿不幸的遭遇极表同情。 穆勒这样想:如果他只靠祷告和信心,成立及管理一所孤儿院,必定能加强基督徒的信心,也会使非基督徒看到神的真实。 穆勒于1836年在布里斯托创立了第一所孤儿院,房子是租来的。 1849...

小星星荐

堪作典范的两位德国人(1)

阅读(561)评论(0)

      第三章、堪作典范的两位德国人 1850年代的荷尔是一个渔港,就在荷尔河畔,下游直接汉笆。 戴德生乘火车出发,在1851年5月21日他十九岁生日的那一天正式上斑。 赫迪的工作间和住家都在莎乐蒂街(Charlotte Street)13号,那儿是荷尔镇上医务所的集中地。 赫迪医生除了有自己的诊所,...

小星星荐

从阿罗本到郭实猎(6)

阅读(549)评论(0)

      戴德生每天早上五时起床用功。 他写信给戴贺美说:「如果我真要到中国去,我必须学习。 我既然决定要去,现在只有努力做好准备。 我打算温习拉丁文,学习希腊文和基本的希伯来文,以及一切的普通常识,请多为我祷告。」 1849年圣诞,戴贺美返家度假,但她并非独自一人,和她一起来的是一位年轻活泼的少女,名...

小星星荐

从阿罗本到郭实猎(5)

阅读(473)评论(0)

      他又听闻班土尼镇公理会的牧师有一本麦都思著的《中国的现在与将来》(China:Its Stateand Prospects),决定尝试借来阅读。 「你要借这本书,当然不成问题,」牧师说:「但请问所为何由?」 戴德生回答说:「神呼召我把生命献出了到中国传道」 「那么你计划怎样到中国去...

小星星荐

从阿罗本到郭实猎(4)

阅读(464)评论(0)

      1842年,鸦片战争终以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了。 英国人得到的利益包括:割让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;五口(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)开放;外国人享有治外法权;外国可以在各条约口岸设立领事馆,领事官员可和地方官平起平坐;英国人民可免受凌辱和限制等等。 南京条约中没有提及宗教,但传教士当然和商人一样尽量利用...

小星星荐

从阿罗本到郭实猎(3)

阅读(479)评论(0)

      马礼逊在广州工作二十五年,这也是欧洲人唯一能踏足的中国土地。 马礼逊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是基督,他努力不断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,为的是更有效地向他们传讲福音。 1814年,他为第一个中国信徒施洗;1819年,他完成了中文新旧约圣经的翻译工作;之后他又完成了第一部汉英字典。 愈来愈多中国基督徒受洗加入教会...

小星星荐

从阿罗本到郭实猎(2)

阅读(650)评论(0)

      1557年,葡萄牙人在香港不远的澳门建立了据点。 这个葡萄牙殖民地从此成为许多传教工作的跳板,包括著名的天主教耶稣会(Jesuits)传教士利玛窦(Matthew Ricci)。 1600年,利玛窦抵达北京,透过他修理时钟及绘画地图的技巧,博得皇帝的称赞。 利玛窦在北京十年,逐渐建立了一个为数两千人...

小星星荐

从阿罗本到郭实猎(1)

阅读(444)评论(0)

      第二章、从阿罗本到郭实猎 基督教进入中国的历史,是由一段富传奇性的经历开始。 主后431年,一个叫涅斯多留(Nestorius)的人被攻击为散播异端者,但到了第五世纪末。 波斯一地愈来愈多人信仰他所传扬的教义,他的信众通称为涅斯多留派,而且逐渐向东扩展。 到了主后635年,属于涅斯多留派基督教...

小星星荐

储物房中的转变(6)

阅读(607)评论(0)

      约翰虽然时来打扰,但戴德生仍开始沉醉于圣经中。 可惜不久之后,他又有一段日子处于灵命低潮里,觉得祷告吃力,读经枯燥乏味。 直至发生了三件事情,他才把这段困难的日子克服。 首先,他读到《卫斯理杂志》(Wesleyan Magazine)里面刊载的一篇题为「圣洁之美」("The Beauty ...